8月18日晚,话题“孩子脱鞋138cm补票后家长投诉退票”冲上新闻热搜榜第一,引发网友热议。
那么,在一些游乐场所,儿童票的认定标准到底是什么呢?
■孩子穿鞋超标、脱鞋达标被要求补票
近日,上海陈女士带10岁女儿以及女儿国外同学一家,游玩上海普陀区环球港主题乐园时,因女儿同学身高测量方式引发补票纠纷,事件也引发对儿童票测量标准的广泛讨论。
陈女士依据乐园“1.1米至1.4米儿童票”规定购买两张票(98元/张)。检票时,女儿同学穿洞洞鞋测量身高为141厘米(超限1厘米),被要求补差价。
同学母亲质疑结果,要求光脚测量,结果为138厘米(达标)。但乐园主管坚持“必须穿鞋测”规定,反问“难道要脱鞋玩”,双方僵持不下。
为避免耽误行程,陈女士退掉一张儿童票,现场补买了一张158元的学生票。陈女士觉得这场纠纷影响他们一行人的游玩体验,事后向商场投诉。
经商场协调,乐园同意光脚复测确认138厘米达标,最终退还了陈女士学生票费用。
■高铁、飞机调整规则:儿童实行按年龄购票
长期以来,儿童票优惠以身高为基准,1.2米以下免票、1.4米以下半价,对应6岁以下及7至14岁儿童群体,体现社会对下一代的关怀。
随着生活水平提升,儿童平均身高显著增长,当前12岁群体平均高度已接近1.5米,导致许多孩子在小学阶段便超越1.4米的优惠线,传统标准面临现实挑战。为适应这一变化,高铁、飞机等交通工具率先调整规则,实行按年龄购票:6岁以下免票,6至14岁半价,简化流程并提升公平性。
■专家:规则需要刻度更需要有温度
该事件也引发了广泛讨论,专家和业内人士提出了更优解决方案。在临界值附近设立“缓冲带”是一个可行选择。例如138cm—140cm区间给予警告但不强制补票,或仅补差价(如儿童票与全票价差额)。
测量过程的透明化也至关重要。标准化测量设备、允许家长见证、开放复测机制,都能避免“脱鞋闹剧”重演。景区可在测量时由家长共同确认高度,以减少争议。
更根本的解决方案是推动标准改革,推行“年龄为主,身高为辅”的双轨制。参考高铁模式,实行“6岁以下免票、6至14岁半价”,通过证件验龄杜绝争议。
(综合央广网微信公众号、北京时间微信公众号)